&esp;&esp;然而此时崔乾佑已经指挥士卒退出去。
&esp;&esp;唐军再次被自己误伤。
&esp;&esp;直到天黑,唐军箭已射尽,才发现根本没有叛军。
&esp;&esp;唐军也在不断地退出狭道,阵型更乱了。
&esp;&esp;“轰隆隆……”
&esp;&esp;与此同时,数千同罗精骑在田乾真的率领下,突然从唐军侧翼杀出来。
&esp;&esp;这些同罗精骑听从崔乾佑的军令迂回而至。
&esp;&esp;唐军见此阵仗已经没有脾气,哪怕他们人多势众,也未想着抵抗,大叫逃命。
&esp;&esp;腹背受敌下,唐军士卒慌不择路,许多直接掉入黄河之中淹死。
&esp;&esp;崔乾佑派遣主力步骑乘胜追击,唐军后军见前军战败,也纷纷逃往潼关。
&esp;&esp;潼关外有三道重壕,原是为了阻挡叛军,此时却成了唐军的死亡陷阱。
&esp;&esp;素质差的唐军畏敌如虎,在叛军的逼迫下,溃败的人马落入了坑壕中,深达一丈的壕沟很快被人马填满,死伤不计其数。
&esp;&esp;哥舒翰满怀悲痛地渡过黄河,到达对岸的军营中。
&esp;&esp;他战后仅仅收拢五千人,可谓一败涂地。
&esp;&esp;“高仙芝就是我的下场,我死定了!”
&esp;&esp;哥舒翰想过自己会失败,但没想到败得这么惨。
&esp;&esp;他在黑夜中止不住地哭泣。
&esp;&esp;残兵败将中,不论是曾经的彍骑,还是不可一世的飞骑,都一脸颓废。
&esp;&esp;战败竟是如此干脆!
&esp;&esp;“大帅,我们十几万士卒,不可能只剩下五千。当召集失散的士卒,再回潼关。”
&esp;&esp;田良丘向哥舒翰建议道。
&esp;&esp;“冯神威不知道在哪,他一定准备杀我。潼关回不去了。”
&esp;&esp;可能是中风缠身,让哥舒翰有对死亡的恐惧。
&esp;&esp;这次大败后,哪怕潼关距离他只有十几里,他也不敢回去。
&esp;&esp;“那大帅有什么想法?”
&esp;&esp;田良丘是哥舒翰一手提拔的判官,如果哥舒翰被杀,他也好不到哪去。
&esp;&esp;这次大败,最大的责任是朝廷的催促。
&esp;&esp;一个不慎,主帅就要被杀,这谁顶得住?
&esp;&esp;而且彍骑、飞骑太自大,关键时刻不听战鼓的指挥。
&esp;&esp;在李瑄的军中,“击鼓不进,鸣金不止”者,直接斩杀衙将、押官、队头。
&esp;&esp;金鼓,就是主帅的耳目。
&esp;&esp;方圆百里的战场,靠喊和眼睛肯定是不行的。
&esp;&esp;“占领河东郡城,守卫河东!”
&esp;&esp;哥舒翰做出一个与历史上不同的决定。
&esp;&esp;主要是哥舒翰在这个时空,并没有携带河陇的将士和胡人部落。
&esp;&esp;那些二五仔现大多数都在李瑄的麾下,被李瑄训得服服帖帖。
&esp;&esp;“我等追随大帅!”
&esp;&esp;田良丘、李承光等愿意听从。
&esp;&esp;他明白哥舒翰想占领河东郡城的原因。
&esp;&esp;一些彍骑、飞骑残兵败将不听从哥舒翰的收编。
&esp;&esp;两天期间,哥舒翰只能收一些新兵和原本朔方、河东的残兵。
&esp;&esp;共计一万左右,向河东城而去。
&esp;&esp;在这两天时间,崔乾佑趁机猛攻丧失胆气的潼关。
&esp;&esp;这座天下雄关,透露着暮气森森。
&esp;&esp;守城士卒有抵抗,但挡不住叛军的杀气。
&esp;&esp;没有主帅指挥,人手不够,破绽太多。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