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难得只是不听他的命令,但哥舒翰却有心计。
&esp;&esp;“陛下,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。当今天下那么多将领是李七郎提拔的。连掌握朔方军、河东军的郭子仪、李光弼都是李七郎曾经的麾下。难道都有反心吗?”
&esp;&esp;“如果臣记得不错,右相曾经的御史中丞,也是李七郎推荐的。国家社稷有累卵之急,不应该大肆株连。失去哥舒翰,谁去守卫潼关呢?”
&esp;&esp;看不下去的高力士出声谏言道。
&esp;&esp;他不信所有的将领都背叛大唐,国家还有一些忠臣。
&esp;&esp;他宁愿相信郭子仪、李光弼、哥舒翰是忠臣。
&esp;&esp;今天杨国忠已经搞掉王难得,明日再搞掉哥舒翰。
&esp;&esp;什么时候会对郭子仪、李光弼下手呢?
&esp;&esp;“让冯神威监视哥舒翰,给他先斩后奏的权力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认为高力士是肺腑之言,他也相信国家还有忠臣,只是分不清谁忠谁奸。
&esp;&esp;所以只能依赖监军去监视哥舒翰。
&esp;&esp;而且哥舒翰掌控的是以彍骑为主的军队,并非全得军心。
&esp;&esp;杨国忠见罢,只能退下。
&esp;&esp;在高力士的搀扶下,李隆基步履蹒跚进入内殿。
&esp;&esp;“玉环,我又相信了一个白眼狼。我辜负过李七郎吗,他为什么要起兵?”
&esp;&esp;李隆基老泪纵横,又对他的玉环娘子问出这个问题。
&esp;&esp;“圣人,天下会安定的……”
&esp;&esp;杨玉环不留痕迹地擦拭过泪水,才转过身来,向李隆基安慰道。
&esp;&esp;即便是此时的杨玉环,看着眼前的老人也觉得很可怜。
&esp;&esp;虽然没有真情,但万千宠爱在一身,她不可能没有感触。
&esp;&esp;哪怕她再喜欢李七郎,如果国家亡了,李隆基死了,她也没有颜面再活着。
&esp;&esp;“玉环,我怕啊!”
&esp;&esp;“列祖列宗的江山,怎么被我弄成这个样子。我做错了什么?”
&esp;&esp;在杨玉环面前,李隆基说出心里话,没有伪装。
&esp;&esp;即便他刚才向杨国忠安排抵挡“李贼”,但他知道李瑄的强大,和在河陇的威望。
&esp;&esp;正如他所说,他害怕。
&esp;&esp;害怕一觉醒来,失去全部。像亡国之君一样凄惨。
&esp;&esp;这一次,李隆基主动脱下自己的帽子。
&esp;&esp;几乎是满头的白发。
&esp;&esp;两个月前,他没有这么多白发。
&esp;&esp;杨玉环无言以对,泪水再次流下。
&esp;&esp;错在对她的宠幸!
&esp;&esp;是她错了。
&esp;&esp;如果她早点识破安禄山,不留情面的将姐妹兄弟留在剑南,是不是可以避免灾祸呢?
&esp;&esp;如果李瑄一直在宰相的位置上,变法顺利,会不会有这次叛变呢?
&esp;&esp;“明明很强大啊!古往今来,有谁的功绩能比上我?”
&esp;&esp;李隆基又走到挂在殿中的地图前,一寸一寸抚摸着大唐的版图。
&esp;&esp;东西南北跨地万里的版图,前无古人啊!
&esp;&esp;他抚摸到青海,抚摸到吐蕃,抚摸到回纥,抚摸到河中,抚摸到里海……
&esp;&esp;那开疆扩土,竟一人所为。
&esp;&esp;“他……会来到长安吗?”
&esp;&esp;李隆基不禁又失声痛哭。
&esp;&esp;人终非草木,杨玉环来到李隆基身边安抚无助的李隆基,直到他恢复冷静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不久后,杨国忠再次来报,裴泛、姜度等李瑄的岳母和家人,都已经逃之夭夭。
&esp;&esp;现在只期望禁军能将李适之追回来。
&esp;&esp;又是惊动长安的一天!
&esp;&esp;在过年的前夕,李瑄造反!
&esp;&esp;一个边帅的家人,质子逃出长安,唯有用造反解释,没有任何辩解的空间。
&esp;&esp;王莽谦恭未篡时!
&esp;&esp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