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他罕见的与李适之喝一杯。
&esp;&esp;而李适之的心情更不用多说,他认为李瑄将去年对他的思念,带到今年。
&esp;&esp;带到盛大的宴会上。
&esp;&esp;《水调歌头》具体的寓意,由诗人猜测。但毫无疑问,有着对亲人的思念。
&esp;&esp;杜甫从词上,看到和太白谪仙人一样的风格。
&esp;&esp;然李瑄的身份,总让文人带一些异样的感觉,就像岑参赞美李瑄的诗歌一样“功名只向马上取,真是英雄一丈夫”。
&esp;&esp;“杜子美有没有机会见天水王一面呢?”
&esp;&esp;杜甫感慨一句,然后不舍地抄录将交给下一位文人。
&esp;&esp;他已经将这首词记在心里。
&esp;&esp;“新法实施,我一定要支持七郎啊!”
&esp;&esp;王维已经半隐半官,但他此刻决定出山,帮助李瑄完成新法。
&esp;&esp;身为文坛领袖的王维,在政坛上有一定号召力。
&esp;&esp;他从《水调歌头》中,看出一种志在新法的意图。
&esp;&esp;他甚至联想到李瑄在感叹跟随他的“知己”太少。
&esp;&esp;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呢?
&esp;&esp;失败了,不过是辞官归隐罢了,正好清闲。
&esp;&esp;夜宴之上,人们在争夺一份份《水调歌头》。
&esp;&esp;而真迹在李隆基手中。
&esp;&esp;这意义非凡的《水调歌头》,李隆基是不会还给李瑄的。
&esp;&esp;他要放在南熏殿内,闲暇时间,观赏几遍。
&esp;&esp;如果能找到灵感,说不定能在诸多名曲中,填一首类似于《水调歌头》的词。
&esp;&esp;“圣人,臣请会面诸臣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向李隆基拱手道。
&esp;&esp;他一直在台上,感觉不合适。
&esp;&esp;“准!”
&esp;&esp;李隆基点头,准许李瑄与众臣欢愉。
&esp;&esp;旁边的杨玉环看见李瑄离去,怅然若失。
&esp;&esp;但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李瑄的背影。
&esp;&esp;“玉环,宴至七郎的词曲,已过高潮。不如去沉香亭赏月?”
&esp;&esp;李隆基向杨玉环说道。
&esp;&esp;宴会深夜,李隆基酒酣,他的兴致也没有起初的那么大。
&esp;&esp;他觉得接下来,已不会有诗人再呈上诗赋,因为有《水调歌头》在前。
&esp;&esp;“在此也可赏月,三郎是圣人,离开这里不合适。”
&esp;&esp;杨玉环如此向李隆基说道。
&esp;&esp;“也对!”
&esp;&esp;李隆基认为杨玉环善解人意。
&esp;&esp;去沉香亭上赏月,和这里差距不大。
&esp;&esp;李隆基开始邀请一些臣子,上来对饮。
&esp;&esp;李瑄在下方,与大臣们互饮酒。
&esp;&esp;“明日要登贵府请教曲谱。”
&esp;&esp;有大臣向李瑄讨要《水调歌头》的琴谱。
&esp;&esp;“一定,随时欢迎!”
&esp;&esp;李瑄点头。
&esp;&esp;不得不承认,诗歌可以在这个时代增加声望。
&esp;&esp;如果没有诗词包装李瑄,虽然李瑄天下大英雄。
&esp;&esp;但在文人心中的地位,一定远不如现在。
&esp;&esp;屠戮豪强的举动,也一定会有更多文人加入口诛笔伐。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