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客气,而是发自内心的话。
&esp;&esp;未经允许伪造证据灭国,对于朝廷来说,过大于功。
&esp;&esp;如果说赵秩和耿子茂还有可取之处,岑信通和许柴佬完全就是死有余辜。
&esp;&esp;这也是赵秩借着报捷的理由,将他们两个全都送到应天的原因。
&esp;&esp;正常情况下,至少应该留下一个帮忙收集情报。
&esp;&esp;这种烫手的山芋,只能交给朝廷处置。
&esp;&esp;现在陈景恪的话,相当于是给他们喂下了定心丸。
&esp;&esp;不会处罚他们,但功劳也不用想了,最多就是给他们一个收集情报的功劳。
&esp;&esp;对于岑信通来说,这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&esp;&esp;功不功劳的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进入了朝中大佬乃至皇帝的视线。
&esp;&esp;对他的态度,陈景恪非常满意。
&esp;&esp;难怪杜同礼会将他举荐过来,就这份通透就超过了许多人。
&esp;&esp;又称赞了他几句,陈景恪就转而问起了许柴佬。
&esp;&esp;没有问为何要帮助岑信通,不用想就知道答案是什么。
&esp;&esp;不外乎就是身为大明子民,当忠君爱国之类的假大空之言。
&esp;&esp;他直接从南洋的情况问起,大概有多少人,都从事什么行业,和土人的关系如何等等。
&esp;&esp;这些数据许柴佬了然于胸,一一做了详细的回答。
&esp;&esp;渐渐地,他紧张的情绪也渐渐放松下来。
&esp;&esp;这位陈伴读看起来很温和啊,和他之前接触的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同。
&esp;&esp;如果不是知道他的身份,还以为就是个邻家少年。
&esp;&esp;果然人不可貌相。
&esp;&esp;通过问答,陈景恪也大致了解了许柴佬的能力。
&esp;&esp;别的不说,对南洋的情况了如指掌,对很多问题的认知也比较深入。
&esp;&esp;尤其是对南洋土人和大明百姓之间的关系变化,更加的清晰。
&esp;&esp;“有大明在,土人对南洋明人就尤为客气,事事讲究公平。”
&esp;&esp;“大明的声音消失,土人就开始嚣张跋扈,视南洋明人如羔羊。”
&esp;&esp;“大明的态度,才是左右一切的根本原因。”
&esp;&esp;“这也是我主动帮助岑密使的原因。”
&esp;&esp;“只可惜,很多南洋明人并不了解这一点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暗暗摇头,不是他们认不清这一点,而是以前大明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。
&esp;&esp;朝廷都不愿意承担这份责任,凭什么要求百姓给予信任?
&esp;&esp;朱元璋有很多优点,但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认知。
&esp;&esp;套用前世某些人对他的评价,地主老财思维。
&esp;&esp;虽然有点苛刻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他的缺陷。
&esp;&esp;把自己当成地主,百姓都是佃户,官吏都是管事。
&esp;&esp;制定的很多政策……
&esp;&esp;算了,不提也罢。
&esp;&esp;至少这一世,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了。
&esp;&esp;现在的大明,正在肩负起那一份责任。
&esp;&esp;以后大明子民不管去往何方,都可以骄傲的说一声,我是明人。
&esp;&esp;当然,陈景恪并不是为南洋那群商人开脱。
&esp;&esp;那边的人也确实缺少国家民族意识,直到西班牙人到来,用屠刀教会了他们什么叫族什么叫类。
&esp;&esp;之后几百年的飘泊,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含义。
&esp;&esp;所以在那两场世界大战期间,国外华人踊跃捐款,为国家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&esp;&esp;但此时才是明初,南洋大族的德行……
&esp;&esp;算了,同样是不提也罢。
&esp;&esp;至于许柴佬被踢出族谱,陈景恪只是笑笑,没有给予任何评价。
&esp;&esp;许柴佬自己表面看起来不在乎,但能看得出他内心很是不平。
&esp;&esp;他觉得自己立了大功,家族的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将他除名,目光
BL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