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世事的,心里有筹谋打算,你有韬晦、有能耐,只缺一点经验。凡事多向你父亲母亲学,或者不明白的来问祖母,学到身上的就是真本事,能用一辈子的!做事不要怕错,如今这点都只是给你练手的,错了咱们改就是,还有长辈们给你兜底了,只管放开手脚,大胆地去干。”
&esp;&esp;这些话,在徐问真很小的时候,她就想好了,这几年压在肚子里,如今终于又能吐出来,真是浑身轻快,望着亲亲蜜蜜坐在她身边,亭亭雍容如一枝牡丹的孙女,心中真是说不尽的欢喜。
&esp;&esp;大长公主紧紧握住徐问真的手,喃喃道:“真儿,我的真儿。往后就留在祖母身边吧t,勿要再撇下祖母了。”
&esp;&esp;徐问真眼眶微湿,侧过头去擦了一下,回过身抱住大长公主,“我再不去了,哪都不去了,就守着祖母,咱们永永远远在一处,再不分开了。”
&esp;&esp;徐虎昶在一旁静静听着,心中有千言万语,到底未发一言,等大长公主差不多哭够了,才起身给她递巾帕,“好了,真娘好容易回来,您哭得她伤心了。”
&esp;&esp;第4章
&esp;&esp;凭老爹给力喜得一山。……
&esp;&esp;大长公主狠哭了一场,既有对徐问月之事的郁气,有对几年前旧事的积怨,这一下尽哭出来,她握紧徐问真的手,道:“咱们苦尽甘来,再不必去熬那清苦日子了。”
&esp;&esp;徐问真有些无奈。
&esp;&esp;当年先端文太子忽然过世,皇后膝下唯有一子一女,早将儿子视若命根一般,痛失爱子,是失了后半生的依仗,皇后几欲癫狂,很快一病不起。
&esp;&esp;端文太子的身后事出奇盛大,帝后几乎将整个东宫物什都陪葬给他,然后痛不欲生的皇后,又将目光放在了徐问真身上。
&esp;&esp;徐家问真,大长公主之孙,当朝宰执之女,是端文太子的未婚妻子。
&esp;&esp;徐问真年幼时,今上便有与徐缜结儿女亲之意,徐家两代在皇权争斗中站对了队,声势愈见煊赫,又有大长公主这一支天家血统,且母亲与皇后出身同族,血缘天然便极为亲近,皇后母子对这个储妃人选十分满意。
&esp;&esp;有大长公主在,徐问真时常入宫走动,端文太子与她少年相熟,一旦得到什么地方进贡的珍品或稀奇东西,除孝敬两宫外,必赠徐问真一份,常邀徐问真一同出门游玩。
&esp;&esp;在世人看来,这自然是感情甚佳的象征。
&esp;&esp;痛心儿子早殇的皇后,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。
&esp;&esp;她开始频繁将留存的端文太子遗物赐给徐问真,又再四向今上请旨。
&esp;&esp;消息虽未传出内宫,但大长公主嗅觉何等敏锐,立刻察觉出不对,于是亲自入宫,向今上陈情,言孙女对端文太子感情深厚,不肯再抱别枝,家中苦劝无果,但长女无故不嫁只怕于余下众女婚姻有碍,因请求令长孙女出家,入道修行,为端文太子祈福。
&esp;&esp;这当然是满嘴胡话,察觉皇后心思后,她惊慌之下能想出最好的办法。
&esp;&esp;皇后癫疯之下,办出什么荒唐事都有可能。
&esp;&esp;若她要求徐问真嫁给死人,就入皇家守寡,大长公主太清楚内宫中磋磨人的手段,徐问真入了宫,徐家鞭长莫及,日后过得不定是什么日子。
&esp;&esp;这还是好的打算。
&esp;&esp;若皇后真彻底疯癫,要再起人殉之事,让徐问真去殉端文太子呢?
&esp;&esp;大长公主不敢深想,虽然徐缜是今上伴读,今上对徐家一向十分眷顾,但皇后与今上更是少年夫妻,今又失子,今上对她分外怜惜,大长公主生怕今上被皇后缠得松口动心,同意了皇后的想法。
&esp;&esp;无论她猜得对不对,她不能用孙女的终身甚至是命来赌,于是当机立断入宫面圣,釜底抽薪。
&esp;&esp;幸而皇帝对徐家还有几分情分,幸而皇帝还倚重徐缜,幸好,皇帝还有几分理性。
&esp;&esp;他看出大长公主的惊慌,同意了大长公主的请求,颁旨赐徐问真道号“延春”,赐下道观的同时,还允许徐问真可以在家修行。
&esp;&esp;大长公主与徐缜感恩涕零拜在御前,皇后得了消息匆匆赶来,看着皇后赤红的双目,大长公主知道,她这一局,没有赌错。
&esp;&esp;她保住了她的孙女。
&esp;&esp;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,大长公主对徐问真的安全都十分小心,一应饮食、行走,都令人格外上心。
&esp;&esp;后来皇帝赐下的道观建成,徐问
BL耽美